“代理退保”需谨慎 退保“三问”你了解吗

新闻焦点 2025-09-15 06:02:00 87413

  近年来,代理退保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以“代理退保”或在事故出现后“代办理赔”为名,需谨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其办理申请退保、慎退徒读父书网代理理赔等业务,保问从中截取保险投保人的代理退保资金,谋取不当得利。需谨

  近日,慎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成功阻止了一起“代理退保”骗局。保问事情的代理退保起因是,该公司接到一位72岁老人的需谨投诉信,工作人员发现该投诉信内容与涉嫌“代理退保”的慎退徒读父书网投诉信内容大体一致,初步怀疑老人陷入“代理退保”骗局,保问随即展开调查,代理退保并邀请这位老人到公司面谈,需谨通过耐心沟通,慎退老人意识到自己被骗,决定继续持有保单。随后,该公司立即上报监管机构,并全程协助老人报警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。经多方努力,成功追回老人被骗的款项。

  近几年,“代理退保”“代理维权”等不法乱象层出不穷,甚至有些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和完整的非法利益链,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。

  记者了解到,上述案件中,老人正是通过视频号接触到一个“律所”,对方以退还90%保费为诱饵,将手续费从最初的20%降至10%吸引其上当。在三名不同“工作人员”轮番诱导下,老人先后三次转账共计4000元服务费,甚至超过保单正常退保损失。

  据了解,当前“代理退保”手段可谓“精心设计”“花样频出”。比如,“代理退保”机构通常精准瞄准老年群体,利用其对保险条款、现金价值计算规则不熟悉的弱点,夸大退保损失,以“高额退费”为噱头制造虚假承诺,诱使老人上当。再者,逐步降低心理防线,通过降低手续费比例、多人分工配合等手段,获取信任。

  “消费者要谨慎做出退保决定,特别是老年人。”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一方面,非专业人士的建议不能盲从,亲戚等非保险人士的主观判断未必符合个人风险需求,盲从可能错失关键保障。另一方面,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、赚眼球,刻意炒作“保险是骗局”“可以全额退保”等虚假信息,用片面案例否定所有保险价值。这些内容往往断章取义,根本不考虑不同人群的实际风险需求,盲目相信只会坑了自己。

  上述负责人提醒,消费者应警惕陌生渠道信息,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、社交软件中“全额退保”“高额退费”等广告,此类信息往往存在欺诈风险。若对保单有疑问,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、营业网点等正规渠道咨询。同时,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。“代理退保”过程中,不法分子可能要求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保单等敏感信息,存在个人信息泄露、资金被盗刷风险。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重要信息,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。此外,如遭遇“代理退保”不法中介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直接与保险机构联系解决纠纷,或通过调解、仲裁、诉讼等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
  那么,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“退保”呢?

  保险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,一个简单的方法是,可以在退保前“三问”自己,是否清楚保单具体保障内容如重疾种类、保额等?退保后的保障缺口能否用其他方式弥补?若未来患病,能否承担全部治疗费用?若上述三个问题都已解决,那消费者进行退保便是理性的。(记者 李丹琳)


(责任编辑:马欣)


本文地址:http://baoding.266588.com/news/616f9949838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揭秘非法组织会道门:自称救世“神佛” 实则做起“皇帝梦”

景区门票减免 92.5%受访者表示会提升对自己的吸引力

去年底新疆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破亿——绿电产业势头足

2030年我国有望实现氢能全产业链自主可控

服贸会世界观|拉脱维亚驻华大使:2025年的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中国

友情链接